稳定血糖的关键竟不是少吃?晚餐时间才是罪魁祸首!你知道吗?

多数人通过降低食物摄入以及减少糖分摄入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但可能未曾意识到,晚餐的进食时间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有研究表明,若能适时调整晚餐的进食时间,选择在较早的时刻进食,这将对身体健康带来全方位的积极影响。

研究揭示晚餐时间奥秘

2025年6月,《电子生物医学》期刊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报告追踪了46对成年双胞胎的饮食行为,对他们在5天内每一餐的具体进食状况进行了详尽记录,并测定了“热量中点”的具体时间点。调查结果显示,当“热量中点”时间越接近晚餐时,个体的胰岛素敏感度会相应降低,这进而提升了他们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若某人在下午三点时摄入了全天热量摄入量的一半,则该时刻被定义为“早中点”;反之,若该摄入量于晚上八点实现,则称之为“晚中点”。

晚餐早吃益处多

若将日间摄入的热量增加,并提前安排晚餐时间,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果。提前用餐,人们可获得更多时间进行整理和活动,进而保障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消化和吸收过程。若餐后立刻入睡,肠胃可能需要额外工作,这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研究显示,晚上10点进食相比6点,血糖峰值将升高18%,而整夜的脂肪燃烧量将减少10%。

降低心脏病风险

2019年,《循环》杂志的研究发现,在晚上8点之后摄入食物量较多的女性,其血管舒张压显著升高。研究团队提出,若能在用餐时间上提前并减少晚餐的热量占比,可以有效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来说,合理安排晚餐的进食时间及控制热量摄入显得格外重要。

晚餐时间建议

2023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主任医师高志冬提出,依据人体内分泌、消化系统功能及作息习惯,晚餐最适宜在晚上6至7点之间进行,并且最迟不应晚于8点。营养师顾中一特别提出,晚餐应严格遵循“两不要”原则,即应避免食物过于丰盛以及过于油腻。

控制晚餐热量占比

晚餐的能量摄入大约占全天总能量摄入的30%到35%,这一比重是对早餐与午餐能量摄入的补充。在安排晚餐时,必须根据早餐和午餐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以实现营养均衡的摄入。适当地减少晚餐的热量比例,并将剩余的热量合理分配到早餐和午餐中,对于保持健康状态大有裨益。

调整晚餐习惯全身受益

调整晚餐时间,选择提前用餐,这对整体健康极为有益。这一举措不仅能有效维持血糖稳定、管理体重,还能让肠胃感到更加舒适、提高睡眠品质、稳定血压水平。通过这一简便的调整,人们能够享受到健康带来的诸多好处。

您是否思考过将用餐时间适当调整,以便开始实行您的新健康生活模式?欢迎点赞、分享,并留下您宝贵的反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青岛自由行旅游网 www.xinhaoshan.cn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高平市投资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