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年仅十七岁,对泰戈尔的诗集怀有如火般的热情,然而经济拮据的困境使他多次与心仪的书籍失之交臂,这一过程令人深感感动。
初遇之喜
1964年暑假期间,年仅17岁的肖老师在逛西单旧书店时,偶然遇到了《泰戈尔作品集》。他像往常一样在书架间穿梭,很快就被那些排列有序的十本泰戈尔作品所吸引。他迅速将书籍一本本取下,发现每本书的标价仅为八角。在这一瞬间,他的眼中充满了惊喜和期待,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无力之憾
然而,现实显得颇为严酷。当时,家中每月仅给予他三元零用钱,扣除每月两元的公交费用后,所剩无几。在这一天,他口袋里甚至不足八角,根本无力购买其中任何一本。尽管他对这套书籍情有独钟,反复翻阅,最终还是不得不将书籍放回书架,带着沮丧的神情离开了书店。那份无力与遗憾,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特殊之遇
在高中时期,肖老师频繁前往图书馆阅读课外书籍。尽管学校图书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但得益于高挥老师的特殊关照,他得以不受限制地浏览各类书籍。在此过程中,他偶然间如同盲人摸象般遇到了泰戈尔的作品。那一刻,他仿佛在黑暗中瞥见了一线光明,自此对泰戈尔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纠结之苦
肖老师回到家后,脑海中充斥着泰戈尔的思想和八角钱的困扰。他并未抱有购买十本书的奢望,只是希望能先买到前两本诗集,其中包含了深爱的《飞鸟集》。然而,即便如此,手中的钱依然不足以满足需求。他既不愿向父亲开口求助,又担心向姐姐索要时已来不及,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难以用言语表达。
如愿之喜
肖老师在一家旧书店与人交流,大胆地表示自己只差少许便可以支付全款。结果,他如愿以偿地购得了前两册。离开书店后,他立刻拆开包裹,向对方展示封面上的大胡子泰戈尔画像,眼中洋溢着激动与愉悦,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回忆之叹
六十年时光已逝,肖老师对那段记忆依然历历在目。他时常回想起《飞鸟集》开篇的诗句:“夏日里,飞鸟停歇于窗前,欢快歌唱,随后又翩然离去。”与泰戈尔的邂逅,尽管留有遗憾,却同样充满了美好,成为了他心中永恒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