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鸮卣竟似古代版‘愤怒的小鸟’?两岸媒体人采风有何惊叹

两岸媒体工作者抵达山西,正式开启了他们探寻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溯源之旅。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文明与前沿的媒体技术相碰撞,共同激发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火花。

商代鸮卣之美

7月22日,"品游山西 寻根问祖"两岸新媒体联合采风团抵达了山西博物院。在馆内,商代晚期的鸮卣静静地陈列于展柜之中,其深邃的绿色令人瞩目。这一奇观迅速吸引了来自台岛的自媒体人刘建国的目光。他手持手机,镜头紧贴展柜,全神贯注地记录下那些在灯光映照下,复杂雷纹所展现出的动态流转之美。他不禁心生感慨,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古代版的“愤怒的小鸟”画面;商周时期的工匠们,通过这些青铜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趣味对话。

博物院里的围拍

当天,众多来自两岸的媒体记者纷纷举起相机,对这件拥有3000年历史的鸮卣进行了拍摄。他们对这件青铜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鸮卣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其独特的形态和精湛的工艺,向世人展示了商代卓越的青铜器制造技艺,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热情。现场摄影设备的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了这一珍贵文物的精彩瞬间。

双塔下的感慨

7月22日至23日,采风团在太原的历史文化街区中悠然漫步。乐导,台岛自媒体的负责人,攀登至永祚寺那高耸入云的凌霄双塔顶端。斑驳的砖石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他俯瞰整个太原城,不禁感慨万分,山西与台岛的地图轮廓竟如此相像,仿佛是一对同胞兄弟。塔檐上的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那两座并立的塔楼仿佛是两位守护的亲姐妹,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温馨回忆。

宋柱前的触摸

采风团成员亲身体验了北宋时期八根盘龙木柱的触感,木柱上栩栩如生的蛟龙形象,双目圆睁,仿佛即将腾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他们一同欣赏了千年岁月依旧鲜明的木纹纹理,追溯“比耶龙”的历史起源及其在现代的演变。这些木柱承载着北宋时期的历史演变,汇聚了古人的智慧精华与艺术成就,使人宛如穿越时光隧道,重返那遥远的往昔岁月。

晋祠的收获

7月23日,采风团抵达了晋祠博物馆。蔡淑娟,来自台湾的媒体人士,此前对宋元明清的历史已有深入研究。然而,此次参观晋祠让她对春秋战国时期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向对历史感兴趣的台湾同胞推荐了晋祠,并认为这里可以全面了解自周朝至今的历史遗迹。晋祠圣母殿内展出的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他们纷纷前来参观,并在殿内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文化的联结

李东宪,作为台湾自媒体行业的从业者,首次踏足太原,对晋祠博物馆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指出,众多台湾同胞因对历史文化的深切热爱,特地前往山西进行游览。他不禁感叹,大陆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创新方面表现卓越,这让他深切体会到了民族情感与两岸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本次实地调研中,台湾媒体人士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对山西省的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否也激起了你的兴趣,让你产生了亲自前往山西,体验其丰富历史积淀的强烈愿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青岛自由行旅游网 www.xinhaoshan.cn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