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的生命在生死边缘奋力挣扎,与死亡之神进行了一场持续85天的激烈抗争。在此过程中,新桥医院的医务人员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生命危急
7月23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内,一位名叫熙熙(化名)的21岁青年,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的支持下,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特别日子。自今年1月21日开始,熙熙因出现剧烈咳嗽、频繁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经过一系列检查,他被确诊为患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伴有II型呼吸衰竭。该疾病普遍被认为具有不良的预后,加之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肺移植治疗手段亦不得不被舍弃。
果断救治
4月29日,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徐智教授和重症医学科主任范晔教授在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为患者熙熙启动了ECMO生命支持系统。借助ECMO(V-V模式)的有效支持,黄赞胜教授所带领的医疗团队顺利实施了包括活检钳突扩术、电切打孔术以及激光打孔术在内的多项手术操作。
手术波折
手术期间,患者遭遇了多次气道出血的紧急情况,进展并不顺畅。范晔主任和刘刚教授在深夜火速赶到现场,与值班医生紧密配合,全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ECMO设备的辅助下,叶东樊医生两次迅速实施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有效地封堵了致命的出血部位,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机会。
初现曙光
经过近三个月的持续努力治疗,患者终于迎来了显著的疗效。其潮气量从原先的130ml增加至约450ml,肺部功能显著增强。在这85天的治疗过程中,不仅刷新了西南地区ECMO支持的最长时间记录,同时,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领域,新桥医院呼吸内科团队也留下了创新的印记。
生日愿望
在庆祝生日的当天,ECMO设备周围聚集了众多医护人员,他们纷纷献上温馨的祝福。由于ECMO设备的应用,熙熙无法用言语表达,于是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生日愿望:“希望早日恢复健康,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都能够快乐。”妈妈轻柔地切下一块蛋糕,期待这份甜蜜能够助力儿子实现愿望,早日恢复健康。
团队期许
徐智主任代表团队表达了衷心的祝愿,他强调,在临床记录中,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最长存活时间已突破600天,熙熙的生命奇迹仍在不断上演。医护团队承诺,将为熙熙提供最为周到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李琦教授表示,这85天的历程不仅是对熙熙不屈不挠对抗病魔的激励,同时也蕴含着对康复前景的深切期待。
人们纷纷推测熙熙能否刷新ECMO支持时间的最高记录,并且能否最终达到完全恢复健康的状态?诚邀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且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