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长江讲坛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建筑文化为核心的学术盛会。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的馆员郭和平,以“荆楚派建筑与美丽湖北建设”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这场讲座激发了参与者对地域建筑文化的深刻反思。
追溯发展历程
郭和平对湖北建筑的发展表达了感慨,指出过去湖北建筑曾盲目模仿古民居的八大流派。他认为,鉴于湖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应盲目追随潮流。目前,荆楚派建筑正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从模仿转向自主创新,运用荆楚智慧为湖北的美丽建设提供动力,使传统文化在当代重新焕发活力。这种转变,标志着对文化根源的重新挖掘。
强调建筑意义
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形象代表,更是该地区文化的集中体现。郭和平对此进行了强调,指出建筑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随着物质和精神层面日益趋同,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差异显得尤为宝贵。他幽默地提到,应当树立“荆楚派”建筑风格的大旗,认为这是研究者的使命所在。他进而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重视地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进步。
详解建筑特色
荆楚建筑风格独特,以红色与黑色作为主要色彩,充分展现了楚文化的深邃与浪漫气息。其飞翘的屋檐、精致的雕刻和彩绘,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思想。这种建筑风格并非单纯的复古,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为解决城市同质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解答观众疑问
在互动环节,一位听众提出了关于“如何引导孩子体验建筑之美”的问题。郭和平提出,可以从周围的老旧住宅和新兴地标开始,让孩子通过亲手触摸砖雕的纹理、仔细观察飞檐的曲线等途径,更加直观地领略建筑的魅力。这一贴近实际生活的建议,为家长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举行捐赠仪式
讲座即将结束之际,一场简短且庄重的捐赠活动展开。中南建筑设计院的主要领导,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杨剑华,向湖北省图书馆捐赠了《湖北古民居传承与创新研究·第一卷 鄂东南古民居》一书,湖北省图书馆的副馆长郝敏则代表馆方进行了接收。这部著作汇集了团队深入调研的辛勤成果,为荆楚地区的建筑文化研究贡献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引发文化思考
本次讲座中,郭和平以荆楚建筑流派为研究焦点,引导听众对湖北的建筑文化有了新的理解。讲座内容涵盖了湖北建筑的发展历史、独特风格、深层含义以及文化延续等方面,激发了听众的深入思考。荆楚建筑流派是否有望成为湖北文化的象征?我们诚挚邀请各位点赞、转发文章,并积极参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