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岁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凭啥被称为巴蜀文明基因库?

暑假将至,四川大学博物馆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热门目的地。该馆被誉为“巴蜀文明基因库”,究竟藏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又蕴含着哪些悠久的历史故事?跟随总台央视记者的脚步,让我们共同揭晓这些谜题。

百年历史底蕴

四川大学博物馆坐落于西南地域,系历史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渊源可上溯至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自1934年以来,该馆在四川广汉的月亮湾区域启动了三星堆遗址的首轮科学发掘。历经岁月,博物馆累积了丰硕的学术成就,犹如西南地区的百科全书,生动展现了该地区的历史演变。

丰富馆藏珍品

馆内藏品数量庞大,拥有超过八万件具有独特风格的文物,以及达百万件的珍稀动植物标本。这些藏品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历史考古和民俗民族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以四川邛崃龙兴寺的佛教石刻为例,这些石刻在1947年被发掘出来时,被分割成了四段,成恩元教授经过三次不懈的搜寻,最终成功地将它们全部找回。在1952年,经过石匠的精心修缮,这些石刻作品中的繁复装饰以及和谐的比例得到了充分呈现,从而显著地彰显了它们卓越的艺术价值。

精彩暑期活动

在暑假期间,博物馆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学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小小考古学家”、“小小生物学家”以及“古典国风”等主题。通过这些活动,博物馆成功地将自身从单一的静态展示空间转变为一个互动体验的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积极参与。

三星堆考古故事

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照片展示区域,霍巍教授阐述了四川大学与三星堆遗址之间紧密的历史联系。2019年,该校的考古研究小组投身于三星堆祭祀区的最新考古挖掘项目,负责对五六七号坑进行挖掘。在此过程中,众多90后学子踊跃加入,共同致力于揭示三星堆遗址的神秘面容。

西藏文明探源

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内,川大学子们在西藏文化的探索之旅中镌刻下了鲜明的印记。在此之前,1978年以前,西藏的史前考古研究几乎是一片未知的领域。同时,西方的藏学研究者普遍对西藏与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持怀疑态度。1992年,霍教授带领的四川大学考古队伍在西藏阿里区域发掘了皮央东嘎遗址;这一发现不仅在国内国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标志着考古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

文化传承意义

四川大学博物馆不仅是文物标本的汇聚中心,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举办多样化的展览与活动,让公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巴蜀文化的内涵,并洞察西南地区的历史变迁。这些活动对于维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青岛自由行旅游网 www.xinhaoshan.cn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高平市投资促进中心